词:黄伟文 曲:章霈迎
共你干杯再举箸,突然间相看莞尔
盘中透着那味儿
大概今生有些事,是提早都不可以
明白其妙处
就像你当日痛心她回绝一番美意,怎发现你从情劫亦能
学懂开解与宽恕
也像我很纠结的公事,此际回头看
原来并没有事
真想不到当初我们也讨厌吃苦瓜,今天竟吃得出那睿智愈来愈记挂
开始时挨一些苦 栽种绝处的花,幸得艰辛的引路甜蜜不致太寡
青春的快餐只要求快不理哪一家,哪有玩味的空档来欣赏细致淡雅
到大悟大彻将虎咽的升华
等消化学沏茶,至共你觉得苦也 不太差
下半生竟再开学,入迷的终于醒觉
移走最后的死角,用痛苦烘托欢乐
让余甘彰显险恶,如艺坛杰作
就像我一直听香夭从未沾湿眼角
仔细地看神坛里木纹,什么精巧也不觉
却在某萧瑟晚秋深夜忽尔明了了,而黄叶便碎落
真想不到当初我们也讨厌吃苦瓜,今天竟吃得出那睿智愈来愈记挂
开始时挨一些苦 栽种绝处的花
幸得艰辛的引路甜蜜不致太寡
青春的快餐只要求快不理哪一家,哪有玩味的空档来欣赏细致淡雅
到大悟大彻将虎咽的升华,等消化学沏茶
至共你觉得苦也 不太差
做人没有苦涩可以吗
真想不到当初我们也讨厌吃苦瓜,当睇清世间所有定理又何用再怕
珍惜淡定的心境 苦过后更加清
万般过去亦无味但有领会留下
今天先记得听过人说这叫半生瓜
那意味着它的美年轻不会洞察吗
到大悟大彻将一切都升华
这一秒坐拥晚霞
我共你觉得苦也 不太差
黄伟文就是一人精。
随着最近这半年听粤语歌的次数和比例越来越多,这种感觉一次次被证实,《喜帖街》、《人来人往》、《葡萄成熟时》、《倾城》…还有这首《苦瓜》。
其实我很早就听过这首歌了,早到已经不能追溯第一次听是在哪一年,只不过当时因为语言障碍又没有静下心来辨认一下歌词的心境,所幸曲调还在自己的口味范围之内才没被时间埋没掉,而且偶尔听到还会听完而不至于被当作炮灰歌切掉。
现在语言障碍依然存在,而不一样的,应该就是心境了吧。
黄伟文好像特别善于“托物言志”,善于把很多复杂而又难以用语言直接描述的感情嫁接到一个预设好的具体事物,将情感从产生到落地的过程由原来的直接呼你脸上变成用具体意象打包好放在你家门口,这在《葡萄成熟时》和这首《苦瓜》体现得尤为明显。
这些对于一个从小到大一路听“我爱你”“我恨你”“我要离开你”…..这些直接呼脸上的歌的人来说,能有人把这些情感稍微装点一下,就会觉得很“高级”。
当然,审美并无高低,我认为评判一个作品好坏的标准,一直都是要落实到每个具体的人头上的。因为作品出现的目的是要让人去欣赏,审美体系的单位永远都是个体,所谓这些领域的专家,无非就是在他们的圈子里自嗨和骗吃骗喝罢了。
好像有点跑调…拉回正题。
这首歌,《苦瓜》,表面上讲两个故人在饭桌上吃到了一道由苦瓜做的菜,自此心生感慨,年少轻狂时,觉得这菜怎么这么苦,难以入口,历经沧桑后,再面对同样的菜和同样的味道,却也懂得“我共你觉得苦也 不太差”。
实际上呢,这苦瓜由苦变苦的过程,或许也是一个人的成长历程。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经历,遇到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心境,当然,作为普通人,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关于自身和世界的困惑。对我来说,如果非要给这些经历、心境和困惑标定一种味道,我想自己很难做出一道让人愉快的菜品。
年轻的时候对挫折的免疫力总是很低,对人对事遇到一点点失意就会沮丧很久,从来不会“学懂开解与宽恕”,殊不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越是害怕失去的就越会失去,越是想要得到的就越会难以抓住,最后只能抱怨这苦瓜怎么这么苦,做出来的菜根本没法吃。
但是你会长大,过程中也会问自己:“做人没有苦涩可以吗?”
当你一路披荆斩棘变成一个所谓的成年人,你回过头看着这一路上或阵亡或退出的同伴,你看着前方依然在奋力奔跑的人们,应该有那么一瞬间,你会不知所措吧,你也会怀疑自己一路至此的选择吧,然后终于在某一天你参透了这些,你会觉得参透了的对你而言都不再有意义,你不再为这些所困扰,你又开始追求新的事物,得到新的困惑,你再一次停在某个节点,再一次参悟…你就这样一次一次地“到大悟大彻将虎咽的升华”。
这时,你终于可以说服自己吃下这苦涩,你为自己能够忍住苦涩而吃下它而高兴,你觉得自己成长了。
可是,独自一人的深夜,你也会问自己,人生应该是这样的循环吗?
黄伟文就是一人精。